文章详情

教科室外宣材料

探赜钩深,扬帆学海敢弄潮

革故鼎新,立足现实永向前

——弘德中学教科研系列活动剪影

本学年弘德中学的工作核心是落实,学校将本学年定义为“常规落实年”。教科室抓住“常规”、强化“落实”,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锐意前行,以“梦想、实干、创新、卓越”的弘德精神为引领,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深化拓展,极力走出一条具有弘德特色的科教兴校之路。

    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。学期过半,教科室在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奔跑不止,在落实本职工作上从未懈怠。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,提高自己的水平,致力于服务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。深知成绩不是等得来、喊得来的,而是拼出来、干出来的。我们要咬定目标不动摇,在思想上除锈上油,在精神上提气鼓劲,在工作上加压增速,为实现创建“市域名校”的弘德梦一期目标而砥砺前行!

高屋建瓴

学校发展教研先行,教研落实重在引领。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,把教科研工作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。在思想引领和政策倾斜上都不遗余力,营造出了弘德中学良好的教研氛围。为学生的素质学业成长;为教师的个人业务提升;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。

有基于此,学校适时召开各级各类教改会议,对学校的各项创新改革制定方针,做出规划。在理论高度和整体方向上进行把控,有这样的顶层设计,必然能够高屋建瓴,使弘德改革创新的车轮滚滚向前。

锐意求新

弘德中学自“弘德梦”提出以来,创新的意识就成为我们圆梦的“核动力”。李建华校长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场合多次谈到,要实现五年打造“市域名校”、八年创建“省内名校”、十年完成“全国名校”的弘德梦,改革创新是我们的第一要务。两年以来,弘德人立足现实、放眼未来、勇于借鉴、大胆尝试、锐意改革,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教改之路。

“新型教研”解决了课前怎么做的问题。“高效6+1”解决了课堂怎么上的问题。“限时训练”解决了课后怎么练的问题。“课堂开放”解决了家校怎么沟通的问题。“分层教学”解决了因材施教、协同提高的问题。基于生命教育下的语文学科“大阅读”和基于人工智能下的数学学科“大数据”,再加上将要实施的针对外语学科的“小语种”构成了弘德中学“两大一小”教改工程。这一工程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面对“选科走读”所设计出来的,它的目的就是在“组合”影响高考成绩不明显的前提下,提高“语、数、外”三大主科的成绩。这一教改工程一定会更加助推弘德中学的高中发展,帮助那些勇于追梦的高中学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。

博采众长

学校始终秉承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的校本培训战略,给老师们以自由的学习、交流、发展、提升的空间,搭建高水平、前瞻性、国际化的平台。深知闭门造车是难以走远,闭关锁国更是难以发展的道理,积极向名校学习,向前沿看齐。自上而下培训我们极力参与,自我开发的教改模式我们相互借鉴,向名校看齐的外出观摩我们不遗余力。

本学期以来,可以说,无论是校长领队的福建之行、安徽之行、衡水之行还是济南之行,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的认知,更有观念的改变。还有各学科的省、市、县培训,拓展的又何止是老师们的视野,更有前瞻性的思考。博采众家长,方能成就自我,学习永远在路上,学以致用方自强。

困知勉行

大道至简,知易行难。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最困难的不是知不知道,而是落不落实。弘德中学在常规落实上可谓脚踏实地,各项工作都能够圆满完成,这得益于学校所营造出的良好氛围,和浓厚的教风、学风。

全员听课,全员参与,真正做到了听评结合,教学相长;学科教研,环节规范,真正实现了学科优化,因材施教;课题研究,深入浅出,真正达到了探微知著,因地制宜。等等这一切都是弘德所特有的,在弘德精神引领下不断开拓的好风气。困知勉行,势必功成。

丹枫迎秋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勤劳的付出必然带来惊人的喜悦,仅在本学期,弘德中学的教研成果美不胜收。在多领域、多学科都实现了不小的突破。

初中化学、初中历史,高中化学、高中物理,四个学科先后通过市教研院的“市级教研示范学科”的评审,成功晋升为市级学科组。2019年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我校有左晓雯、季鑫鑫、王楠楠三位老师荣获省级优课,我校二项作品获“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”市级一等奖,一项作品获省级二等奖。初中乔忠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首届中小学作文大赛成绩斐然,多人获奖。乔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,我校也荣获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
学校的发展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,省厅、市局、县委县府、县局等各级领导纷纷来校指导工作,这充分体现了有关部门对我校发展的认可。

“开弓没有回头箭”,改革永远在路上。我们实现“弘德梦”,应道遵循规律、步步为营,切不可急于求成;应当因势利导,循序渐进,切不可一蹴而就;应当盯紧目标,找准重点,才能将创新落实落细。 大美弘德,筑梦圆梦,在力求创新的核心思想指引下,定能够书写出自己的雄伟华篇。